诊脉的方法有哪些?诊脉的部位在哪儿?[多图]

2021-1-2 编辑:采编部 来源:互联网 
  导读:   最早在(黄帝内经)中记载了遍诊法,在《素问·三部九候论》记载:诊脉取三个部位,分别是上部的头面处、中部的腕手部、下部的腿足部,每一部又分为天、地、人三候,这是最初“三部九候”的含义。 ......

  最早在(黄帝内经)中记载了遍诊法,在《素问·三部九候论》记载:诊脉取三个部位,分别是上部的头面处、中部的腕手部、下部的腿足部,每一部又分为天、地、人三候,这是最初“三部九候”的含义。

诊脉的具体位置:

1.上部天

  两额之动脉(属于足少阳胆经的太阳穴);上部地,两颊之动脉(属于足阳明胃经的巨毼穴);上部人,耳前之动脉(属于手少阳经的耳门穴)。

2.中部天

  手太阴也(属于手腕部的太渊、经渠穴);中部地,手阳明也(属于合谷穴);中部人,手少阴也(属于神门穴)。

3.下部天

  足厥阴也(属于五里或太冲穴);下部地,足少阴也(属于太溪穴);下部人,足太阴也(属于箕门或冲阳穴)。太冲穴、太溪穴、冲阳穴均在足部,但是,五里穴位于人体的大腿内侧,在大腿根部,耻骨结节的下方,箕门在大腿内侧,这两个部位诊起来不太方便。


关键词:

本文为【广告】 文章出自:互联网,文中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