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亿光年!科学家发现最遥远类星体

2021-1-26 编辑:采编部 来源:互联网 
  导读:   《大爆炸宇宙论》认为,宇宙是在137亿年前的大爆炸后,由一个密集炽热的奇点膨胀形成的,然后逐渐形成黑洞和星系。   根据外国媒体报道,最近在美国天文学会上,有科学家宣布他们发现了最遥......

  《大爆炸宇宙论》认为,宇宙是在137亿年前的大爆炸后,由一个密集炽热的奇点膨胀形成的,然后逐渐形成黑洞和星系。

  根据外国媒体报道,最近在美国天文学会上,有科学家宣布他们发现了最遥远和最古老的类星体,它只比宇宙小六亿七千万年。

  发现的类星体叫做J0313-1806,距地球约130亿光年,是目前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类星体。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就是宇宙形成6亿7千万年后的样子。

  另外,J0313-1806比太阳亮10万亿倍,这也意味着它所释放出来的能量比银河系还多1000倍。就是这样,科学家们才能在如此远的距离观察它。

  研究者称,类星体实际上是一个活动星系核(AGN),而驱动J0313-1806的黑洞的质量是太阳的16亿倍。与此相反,星系中心的黑洞质量是太阳的四百万倍。

  类星体是一种高光度的天体,它位于离地球非常远的地方,高红移的类星体距地球可以超过100亿光年。尽管它比银河系小很多,但它所释放出来的能量是银河系的一千多倍,超亮度使得它可以在100亿光年之外被观察到。

  在了解宇宙如何进化的过程中,像J0313-1806这样的远古类星体及其所在的星系很重要。目前的研究认为,最初的恒星在大爆炸后大约2亿年开始发光,而原始星系则在大约4亿年后被建立。

  在J0313-1806所在的星系中,恒星形成的速度大约是银河系的200倍。所以研究者们可以把星系当作实验室来研究早期宇宙中的恒星是如何形成的,这样就能更好地理解宇宙历史上的关键时期。


关键词:

本文为【广告】 文章出自:互联网,文中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